文星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 第八章 刘娥的心机

第八章 刘娥的心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前排提示,本章私货较多

——————————

“你跟着过去一趟。”

刘娥招了招手,示意雷允恭也去一趟医官院,虽然她没有明说去做什么,但其意思不言而喻。

如果雷允恭连这点意思都领会不了,他也坐不到今天这个位置。

如何揣摩上意,是一门学问,而且是大学问,唯有那些精于此道的内侍,才能上位。

而雷允恭恰好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过,在刘娥的心中,雷允恭还是差了点火候。

独掌大内,宫中的大事小事,只要是刘娥想知道的,她都会知道。

雷允恭如今身负勾连内外之重任,自然是刘娥的重点关照对象。

近日,雷允恭愈发骄横,她又岂会不知?

刘娥只是不在意罢了。

好用,就继续用,不好用,就换一个人便是。

雷允恭的一切都是她给的,想要收回来,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其实,刘娥提拔雷允恭,并不是雷允恭多么厉害,宫里似他这般人精的,一抓一大把。

启用雷允恭,仅仅只是恰逢其会罢了。

刘娥深知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女子掌权,国朝未有先例,虽然她是先帝亲自委任的。

但到底是一介女流,不服的人肯定不少。

破格拔擢雷允恭就是为了竖立起一个榜样,或者说靶子。

她要让宫里的人看看清楚,只有跟着她,向着她,才有前途,凡是不服她,不尽心办事的,通通都要去做冷板凳。

内侍这个群体,虽然看似不起眼,国朝对内侍的限制也很多,但用得好,也是一大助力。

……

……

翰林院。

今天的翰林院格外躁动,官家要来了!

“官家,那边是御书院,太宗皇帝御赐的《孝经》就存放在院中的石碑上,令还藏有各类杂书四千八百九十四卷,御制书文两千一百三十卷……”

蓝元震如数家珍的介绍着御书院中的藏书,他这人没有别的优点,就是记忆力特别好。

御书院里的藏书,凡是他看过的,他都能记得放在那里,书中的主要内容,他也能记下大半。

也正因为这个优势,他才会被蓝继宗派到御书院供职。

一晃十几年过去,他也从当初的御书院监院,一步一步爬到了勾当翰林院公事。

另一边,听到蓝元震对太宗皇帝的溢美之词,李杰不由暗自鄙夷。

有宋一朝,最无耻的皇帝莫过于宋太宗。

赵匡胤固然得国不正,从后周的禁军最高统帅——殿前司都检,摇身一变,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

但纵观五代时期的混乱秩序,赵匡胤登临大宝,对于时代而言,也算是有功劳的。

好歹终结了乱世。

可惜,一代雄主,最后却是死因不明。

北宋一共有九个皇帝,其中七个是病死的,只有两个皇帝死因不明,一个是太祖赵匡胤,一个是宋徽宗赵佶。

史载赵匡胤‘成就域中大业(一统天下),而焦劳成疾’,大名鼎鼎的‘烛影斧声’就是这么来的。

开宝九年,太祖赵匡胤召弟赵光义入宫议事,当天夜里,两人都喝了酒,赵光义也留宿禁中。

翌日天明,赵匡胤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然后,赵光义就登基了。

彼时,赵匡胤是有儿子的,并且早已成年,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怎么也轮不到赵光义登基。

但赵光义就这么登基了,而且还编造了真假难辨的‘金贵之盟’,也就是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生母)临死前,交待的遗言。

大概意思是‘赵家帝位得来不易,哥哥死后由弟弟接任,兄弟们死后,再传给老大的儿子’。

赵光义登基时,杜太后已死,‘金贵之盟’压根就没有见证者,知道的反正都死了。

事后,赵光义假惺惺的封自家弟弟赵廷美为齐王,兼开封府尹,并且做出一副日后传位给廷美,然后再传给侄子德昭的姿态。

(廷美,原名赵匡美,太祖登基后,避讳改名光美,太宗登基,避讳该廷美,也是个可怜人,改两次名字不说,还死的不明不白)

结果,赵廷美被安上了一个‘谋乱’的罪名,然后在监管中‘忧惧而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再之后,赵匡胤的儿子,原定的继承人赵德昭,也被逼得自杀。

弟弟,侄子相继死了,原本的‘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