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从八百开始崛起 > 第332章 用兵不复

第332章 用兵不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日本陆军中将怒!

狂怒!

谷寿夫是设想过今日可能会付出极大代价才能攻破松江城墙。

但当代价来临时,他又极为难堪。

当然了,中国人祭出的‘主动放弃阵地,炮火覆盖’这一招更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不是招数太新鲜,而是很老套。

与之类似的招数,中国人在数个小时之前的仓城之战中已经用过。

等自己的阵地被占领,就以己方炮火覆盖,甚至那块阵地上还有他们自己的士兵,把自己人和敌人一起化为灰烬,很残忍,却极其有效。

这种近乎于残忍的战术使得国崎支队根本不敢在能屯兵的仓城内大规模驻军,放上一个步兵中队就已经是极限了。

他们宁愿在更容易受到攻击的街区废墟内驻军,也不愿把士兵放在还拥有着残缺城墙的阵地内。

正是因为了解,所以谷寿夫才没有像他的属下坂井德太郎少将一样对中国人再度用炮火覆盖的方式炮击他们丢弃阵地有多大的焦虑。

他判断,城内已经表现出一定指挥艺术的中方指挥官不会再用近乎类似的战术,尤其是在前线的帝国步兵们表现出足够的警惕性后,那只会让他们浪费绝对算不上太多的弹药库存。

这一点,谷寿夫的判断是正确的,中方的炮火虽然凶猛,但不够持久,炮击十分钟后,就停止了,那的确是因为炮弹储存无法和日军相比的缘故。

但谷寿夫在最关键的战术判断上出错了。

中国人依旧换汤不换药,无比坚决的抵抗竟然还只是个诱饵,他们最终的目的依然是诱惑日本步兵离开空旷的旷野,进入地域狭窄的城内,然后,一阵炮火乱炖。

不过十分钟的炮击所造成的战损,都不用

是的,真正令谷寿夫恼怒的,不是一千多兵力的战损,而是,在战术上他完败。

他认为的小几率,中国人却毫无新意的持续使用。

该死的,‘用兵不复’规则,这些中国人都不知道的吗?

可事实是,

该战,中方战死900余人,但日军方面,最精锐的

只是暴怒中谷寿夫或许并不知道,他败的并不算冤枉。

在遥远的北方,那支为了国家和民族哭着摘掉自己红五角星帽徽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的部队,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由那位曾经做眼部手术都没有上麻药的将军,率领着自己的麾下,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段,三次于同一个小村庄对日军设伏。

谷寿夫尚在华北战场上的同僚们犯了和谷寿夫一模一样的错误,兵书上说“用兵不复”,就是不会在短时间内用同样的招数,可兵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那位不仅用了,还连用三次,而更令日军上下难堪的是,他们三次都被一群缺枪少衣的‘土八路’按在地上摩擦。

然后,‘土八路’又八嘎的神奇出现了,真的打得他们喊爸爸。

一场前后三次伏击不过歼敌数百的战例,在战后却被米国牛仔们放进西点军校的教案中,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开门揖盗,打破用兵不复固有模式,他们有炮我们也有炮,松江城处处可是战场!”这是唐刀留给少将旅长的信笺原文。

来自未来的小蝴蝶很自然的就把这经典之作照葫芦画瓢放到了松江战场,把“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精髓演绎到了极致。

说白了,谷寿夫不是败给了唐刀,而是败给了中国最优秀的陆军将领之一。

此时天色已经渐黑,谷寿夫再如何暴怒,也没法驱使步兵主力在黑暗中和中国守军进行决战。

日军步兵潮水般的退却,将旷野里能带得走的日军尸体全部带走,留于城墙之内和泥沼中的尸体却是只能弃而不顾。

而日军的炮兵观察哨也只能粗略的提供了几个大致坐标,日军重炮旅团再度发威,向着几处可能有炮兵阵地的方位轰击了半小时。

光靠着想象的估算,那炮击效果也是可想而知了。

在日军炮兵旅团

这让松江指挥部方面都有些奇怪,奇怪于己方炮兵战损之微弱。

因为日军在重炮开始炮击的时候就升起过观测气球,那会儿硝烟弥漫将松江城遮挡了个严严实实,他们看不到炮兵阵地还情有可原,但当炮兵阵地开始还击,腾起的硝烟就基本将阵地方位暴露无遗了。

要知道,这次集中所有炮火对东城方向炮击,指挥部的两位中将也是思考再三才算是下定决心,打,就算拼着被日军重炮打掉两个以上炮营,也必须得坚决还击。

其目的就是要震慑所有日军步兵,老子的阵地可以给你,但只要老子的炮兵还在,你就别想在上面呆安稳,越是

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当集齐七个炮兵营对东城长达千余米的城墙区域开炮,将数百气势汹汹准备冲进城内替主力开辟前沿阵地的日军淹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